7月12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交流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维港青藤中学举办。本次活动以“智汇湾区·科创未来”为主题,汇聚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代表、顶尖高校科研专家以及来自内地多省市、香港与澳门地区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从业者超过400人,共商AI时代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大计,探索教育、产业与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新路径。
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浪潮,教育工作者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构建与科技创新潮流紧密相连的育人体系。期望通过本次活动,与大湾区教育者凝聚共识,共同探索AI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支撑。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介绍了广州市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粤港澳教育融合方面的举措与成效。截至目前,全市15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惠及200余万名学生。他表示,广州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期待共建大湾区 AI 教育资源“共享高地”,打造跨地域“成长创新实验室”,将技术伦理塑造成大湾区教育“共同必修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以《香港特区政府对数字教育的设想与展望》为题,详细阐述了香港特区政府在数字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未来规划。他表示,创新及数字科技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香港于2025年初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制订本港中小学发展目标与方向,全面推动数字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香港将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创科人才的协同培养,与区内伙伴共同推进数字教育发展。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内地多个省市与香港、澳门共49所中小学代表首次联合发起了《内地与港澳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倡议》,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驻粤联络处主任黄玉婷现场宣读倡议书。
该倡议提出五大AI科创人才共育目标:一是提升AI教育质量,联合开发湾区特色与国际视野兼具的AI践课程,共建共享数字教学资源。二是加强教师交流发展,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开展联合教研与AI应用培训。三是丰富学生实践交流,如举办跨城域人工职能联合课程、研学营等活动,搭建“产-教-学-研”合作平台,提供多元化实践机会。四是创新融合培养模式,探索“AI+”项目式学习创新,共建创新实验基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五是汇聚多方支持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呼吁政府政策支持、高校资源保障、企业资金技术投入,构建发展新生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臻牛所配资-安全炒股配资-股票配资收益-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